重庆渝北:让垃圾分类成为街道新时尚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垃圾分类正在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的其中一杆标尺。如何让垃圾分类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让一个普通人能够做到正确对垃圾进行分类、再正确投入到相应的垃圾桶里?围绕相关问题,不少城市管理者做出了各自实践。
从去年开始,龙山街道抓牢党建引领“牛鼻子”,围绕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从制度建设、人员动员、宣传引导等多方着力,抓住垃圾分类不同环节,开创垃圾分类新局面。
作为渝北较早发展的城区之一,如今龙山街道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3万。在垃圾分类工作实施中,如何能让这几十万人一起行动?龙山街道选择让制度作为行动指南,联动街道、社区、小区,助推垃圾分类统一安排、实施。
因此,去年,龙山街道就成立领导小组,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实行党政一把手双牵头机制,主要领导包片、分管领导包社区、驻居干部和社区书记、主任包小区、网格长和网格员包楼栋和住户的“四级包干”机制,每周研究推进,及时解决疑难点问题。
同时,街道牵头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及配套制度,明确分类方法、设施配置、作业流程等3个基本标准及示范试点、宣传培训、考核评价、台账管理4个方面要求,并细化街道、社区、物业及市环卫集团职责。
另外,成立全区首个镇街层面的垃圾分类推进办公室,从龙山街道相关科室抽调业务骨干10人,充实公益性岗位和购买第三方服务人员2名,统筹抓好垃圾分类具体工作。
“定机制、定方案、定专人,这不仅体现了街道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更让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有了权责分明,有目标、有层次、有方向,为后续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龙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段时间,家住龙山街道旗龙路社区春风·城市心筑小区的居民陈阿姨早上出门转路前已经能很熟练地对家中的垃圾进行分类、打包、贴二维码等操作,到楼下后也能熟练地把不同的垃圾包投入不同的垃圾桶内。“垃圾分类是好事,我自己就是个党员,当然要以身作则了,另一方面,小区志愿者、社区管理员也在互相督促,我家里可不能拖后腿。”说到垃圾分类,陈阿姨如是说道。
陈阿姨所提到的党员、管理员、志愿者正是龙山街道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中建立的新模式,街道通过建立党员带头、社区管理员指导、志愿者引导模式,将垃圾分类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具体的举措中,延展垃圾分类工作在龙山街道辖区实施的脉络。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龙山街道发动辖区党员带头参与,不仅签订垃圾分类党员承诺书,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党员年度积分管理、建立垃圾分类评价分类机制,还通过开展“一长一柱”家风建设活动,让家庭里的党员首先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再教好家人、帮好邻居、带好亲朋,抓好“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楼、一楼带一片”,推动全员参与;同时,组建街道、社区两级管理员队伍共43人,管理员每月深入各自分管的社区或小区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对接物业和环卫企业督促工作开展,确保工作有层次、有进程、有成效;另外,街道还以社区为单位成立13支垃圾分类志愿者小队,目前这支队伍共77人,每天开展4个小时的志愿服务,辅助居民做好垃圾分类,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实施。
要做好垃圾分类,首先要让居民了解什么是垃圾分类,因此,龙山街道创新宣传方式,围绕垃圾分类主题开展系列接地气宣传,助推垃圾分类知识入脑入心,在辖区遍地开花。
6月4日,世界环境日前夕,龙山街道党员志愿者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党支部党员在冉家坝社区天邻风景小区开展了一次垃圾分类主题文艺宣传活动。活动中,党员志愿者们以线上开放小游戏分享垃圾分类知识、线下靠前服务为过往居民发放环保袋及环保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居民传递绿色文明风尚,用环保为城市代言。
为了让宣传更有实效,街道不仅在“面”上下功夫,还在挖掘街道特色上下功夫,促使垃圾分类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在宣传中,街道在松石路社区创新建设“龙山街道环保基地”,联动社会环保公益组织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通过开展垃圾分类、清洁家园、社区绿植、变废为宝、酵素制作等系列环保服务,带动辖区群众直接参与垃圾分类,实现居民垃圾分类知识普遍应知应会,初步养成分类投放习惯。
此外,街道还联合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专题活动,邀请环保人士走进学校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和分类活动,并通过孩子“小手拉大手”,动员孩子们向大人宣传、监督,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开展,也让龙山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有数据显示,自2019年龙山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街道已累计开展主题宣传170余次,发放宣传品6万余份。辖区春风·城市心筑小区成功创建为渝北区首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并在2019年、2020年度,连续两年被评为渝北区“最美小区”。
“我们深知,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宣传,创新举措,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龙山街道的新时尚,让街道辖区变得更加文明、有序、美丽。”龙山街道相关负责人说道。